大便檢查時怎麼取大便
大便檢查時取大便的方法主要有自然排便法、直腸拭子法、灌腸取便法、膠囊內鏡取便法、手術取便法等。
自然排便法: 患者在正常排便後,用乾淨的竹籤或塑料棒選取含有黏液、膿血等異常成分的糞便約蠶豆大小,放入清潔的便盒內。
直腸拭子法: 醫生會使用直腸拭子,將拭子輕輕插入肛門約 4 - 5 釐米,旋轉並停留片刻,然後取出拭子,將其放入盛有生理鹽水或保存液的試管中。
灌腸取便法: 對於便秘或難以自行排便的患者,可通過灌腸的方式使糞便排出。灌腸後,等待一段時間讓糞便充分排出,再用乾淨的器具取適量糞便放入便盒。
膠囊內鏡取便法: 患者吞服膠囊內鏡後,在規定時間內收集排出的糞便,將含有膠囊內鏡的糞便放入特定的收集裝置中,以便後續對膠囊內鏡拍攝的圖像進行分析。
手術取便法: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,如腸道梗阻等,需要通過手術直接取出腸道內的糞便進行檢查。
注意事項:在取大便時應盡量避免污染,保持便盒清潔。如果正在服用某些藥物或有特殊疾病,應提前告知醫生,以便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取便方法。同時,要按照醫生的要求按時、準確地取便並送檢,以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