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老公的手机,他为什么生气?

如果我说:“不好意思,我不太想去那边洗杯子”,我就划定了较远的边界。
可是,在我拒绝后,他依旧说:“这么点小忙都不帮吗?”,那他就是侵犯了我的边界。
所以所谓的边界并不是不靠近,而是在尝试靠近的同时,尊重了别人说“不”的权利。
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:“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,互相靠的太近,会觉得刺痛;彼此离的太远,却又会感觉寒冷”
边界感不清晰是导致亲密关系中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。
表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,夫妻之间、恋人之间、朋友之间....
亲密关系中的边界
在你小时候,是不是你父母不经过你的同意就丢了你的东西;
父母不经过你的允许随便查看你的笔记;
你的男友在你晚归后向你的朋友电话确认。
这些问题都跟亲密关系的边界有关。
它的重点依旧是:尊重对方说“不”的权利,也有维护自己说“不”的权利。
在亲密关系中,由于出现了亲密与独立的冲突,保持清晰的个人边界显得更为困难。
比如你会觉得,有时你必须为了爱的人作出一定的牺牲。
这没错。
但是行为只有在它们不带期望地被实施时,才是正当有效的。
在生活中,如果边界不清楚,我们有时会很难分辨自己做某件事究竟是出于义务,还是出于自愿的牺牲。
拥有健康的个人边界的人能够理解到,要求两个人完全契合、完全满足伴侣的每一个需要是不合理的。
他们同样理解,健康的关系不是去控制另一个人的情感和想法,而是互相支持和鼓励,走向共同成长和自我实现。
在亲密关系中保持边界
一个成年人,首先要独立,且有清晰的自我边界。
不越界、不逾越,是对自己的保护,也是对他人的尊重。
就像上面的留言那样,妻子没有经过丈夫的同意看他的手机,这就是侵犯了丈夫的边界。
对于妻子而言,边界感很模糊,认为亲密关系就应该是水乳交融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但是对于丈夫而言,他的边界感清晰,他觉得妻子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就窥探自己,即使自己根本没有什么问题。
想要做到边界感可以注意以下三点:
一、不要借爱之名,施加控制甘被控制
我们是独立、自由的个体,我们的想法可能会不同、想要的东西可能会不同、想去的地方可能会不同。
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别人,听听对方的想法,试着沟通理解。
二、表达你的愿望,而不是要求
你怎么这么烦人?这么大个人了也不知道过来帮帮忙?
你说你出了社会能干什么?
尝试将这种埋怨、责备换成自己的愿望。
“我现在很累,我想让你搭把手,我想和你一起做这个蛋糕好吗?”
愿望和要求不一样,愿望是没有强制性的,只是表达个人想法,但尊重别人的选择。
而要求是带有强迫性的。
三、询问对方想法,尝试沟通
在不同动机的在驱使下我们常常会有不一样的行为,当我们不理解对方时,不如坐下来好好沟通,说说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。
但是有时候我们说出的话常常和自己内心的想法是有偏差的。
比如心里担心他回家太晚不安全,嘴上说的是:“你是不是又出去鬼混了”。
如果对方可以明白你内心的想法,或许就不会太在意这种讽刺,但这需要长期的交往,对ta的了解越多,你也就越明白他话语背后所带有的情感是什么。
在亲密关系中,一定要有边界感!
就像给自己的房间安了一个门,可以邀请对方进来,也可以不邀请。
因为有了这扇门,对方想进来就得敲门。
也因为有了这扇门,对方收到邀请进来,才会更觉得亲近。
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,让每个人按自己的个人意愿生活,彼此的关系才能越来越好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